冬天一到,不少人会被、肚子胀、没胃口的问题困扰,吃点东西就觉得堵得慌,甚至还会隐隐作痛。其实,这很可能是 “寒凝食滞” 在作祟。听起来有点陌生?但它就藏在我们的日常习惯里,稍不注意就会找上门。今天就来聊聊这个冬天的 “健康拦路虎”,教你科学应对。
寒凝食滞,简单说就是 “寒气” 和 “积食” 在体内 “结了伴”。冬天天气寒冷,若不注意保暖,尤其是腹部受凉,寒气就容易侵入脾胃;加上冬天人们偏爱火锅、烤肉、炖菜等油腻厚重的食物,又懒得动,脾胃运化能力减弱,食物积在肠胃里,就形成了寒凝食滞。它就像一块冰冷的 “石头” 堵在肠胃,让消化功能 “罢工”。
寒凝食滞的症状其实很明显。最常见的就是肚子胀,摸起来硬硬的,还会隐隐作痛,尤其是吃了冷的、油腻的食物后更严重;嘴巴里可能发苦、有异味,没胃口吃饭,就算吃一点也觉得不消化;有的人还会恶心想吐,大便要么干结要么稀溏,排便不顺畅;严重时,腹部绞痛会让人坐立难安,整个人精神萎靡,手脚也总是凉凉的。
为啥冬天特别容易出现寒凝食滞?这和我们的生活习惯脱不了关系。天冷时,很多人喜欢裹紧上身,却忽略了腹部保暖,冷风一吹,寒气直接侵袭脾胃;冬天聚餐增多,一顿火锅、几串烤肉下肚,高油高糖的食物吃太多,脾胃来不及消化,就容易积食;加上冬天人们更爱待在室内,运动量减少,肠胃蠕动变慢,食物积在体内,再遇寒邪,寒凝食滞自然就来了。
别小看寒凝食滞,长期不管它,麻烦可不小。它会让脾胃功能越来越弱,吃进去的营养吸收不了,人会慢慢变瘦、没力气;还可能引发慢性肠胃炎,让人反复受腹胀、腹痛的折磨;甚至会影响睡眠,夜里翻来覆去睡不安稳,白天没精神。
应对寒凝食滞,关键在 “祛寒” 和 “消食” 双管齐下。首先要做好保暖,尤其是腹部,穿件贴身的保暖衣或马甲,避免冷风直吹;饮食上要 “忌口”,少吃生冷、油腻的食物,冬天可以多喝些温粥、热汤,比如生姜红枣粥、萝卜汤,既能祛寒又能帮助消化;饭后别马上久坐,散散步、揉揉肚子,促进肠胃蠕动,帮助食物消化。
如果症状比较明显,也可以借助一些专门针对寒凝食滞的药物调理,比如世雅达雪山胃宝丸。它由南寒水石、荜茇、木香等多味中药配伍而成,南寒水石能清热泻火、除烦止渴,荜茇可温中散寒、下气止痛,木香则能行气止痛、健脾消食,多种成分协同作用,既能驱散体内寒气,又能促进食物消化,对于寒凝食滞引起的脘腹胀满、食欲不振、胃脘疼痛等症状有不错的缓解效果。而且它采用丸剂剂型,服用方便,适合在医生指导下使用,帮助调理脾胃功能,改善寒凝食滞带来的不适。
此外,还可以试试用热水袋敷腹部,通过温热刺激驱散寒气;按揉中脘穴(肚脐上方 4 寸处)和足三里穴(膝盖下 3 寸处),每次按揉 5-10 分钟,也能缓解腹胀、促进消化。
寒凝食滞不是什么大病,但放任不管会影响生活质量。冬天做好保暖、管住嘴、迈开腿,再配合合适的调理方式,就能有效摆脱它的困扰。让肠胃慢慢 “暖和” 起来,消化顺畅了,冬天才能过得更舒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