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吃完饭后胃就胀得难受,还隐隐作痛,有时候疼得连觉都睡不好”,不少人被这种胃脘不适折磨,却不知道这可能是 “脾虚气滞” 在作祟。在中医看来,脾胃负责运化食物,一旦脾虚气滞,食物消化不畅,胃脘疼痛、腹胀等问题就会反复出现,及时找到调理方法才能摆脱困扰。
脾虚气滞引发的胃脘疼痛有明显特征:疼痛多是胀胀的疼或隐隐作痛,不是那种尖锐的绞痛,用手按一按胃部,会感觉舒服一点;吃完饭之后,胃胀和疼痛会加重,哪怕只吃了一点点,也觉得肚子里满满的;还常常伴有嗳气、反酸,没什么胃口,大便也比较稀溏,平时总觉得没力气,稍微活动一下就累。这种不适在情绪不好、吃了生冷油腻的东西,或者天气变凉的时候,会变得更明显。
生活中很多习惯都在悄悄伤害脾胃,导致脾虚气滞。三餐不规律是常见诱因,要么饿到极点才吃饭,要么一顿吃太多,让脾胃总是处于 “过度劳累” 或 “闲置” 状态;总喝冰饮、吃冰淇淋,或者常吃生鱼片等生冷食物,会让脾胃受到寒凉刺激,功能逐渐变弱;现在人大多久坐不动,缺乏运动,气血循环变慢,脾胃运化食物的能力也会跟着下降;还有长期压力大、爱生气,会影响肝气的疏泄,进而影响到脾胃,中医所说的 “肝木克脾土” 就是这个道理。
很多人出现胃脘疼痛,会随手拿起止痛药吃,这其实不对。止痛药只能暂时掩盖疼痛,解决不了根本问题,而且有些止痛药还可能刺激胃黏膜,加重胃部不适。也有人会吃点助消化的药,虽然能暂时缓解腹胀,但如果脾虚气滞的根源没解决,停药后症状还会反复。想要彻底摆脱胃脘疼痛,关键是要 “健脾理气”,让脾胃恢复正常的运化功能。
调理脾虚气滞,要从生活和饮食上慢慢养。饮食上,多吃些健脾养胃的食物,比如小米粥、山药、南瓜、红枣等,这些食物温和好消化,能帮助脾胃恢复;少吃生冷、油腻、辛辣的食物,减轻脾胃的负担。生活中,保持三餐规律,每餐吃到七八分饱就行;每天适当运动,像散步、慢跑、八段锦等,能促进脾胃运化;学会调节情绪,尽量少生气,保持心情舒畅。
如果胃脘疼痛、腹胀等症状比较频繁,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健脾理气的药物,比如贵州制酸止痛胶囊。它由苍术、吴茱萸、延胡索等中药材组成,苍术能燥湿健脾,吴茱萸可散寒止痛,延胡索能理气止痛,多种成分协同作用,具有健脾理气、制酸止痛的功效,对于脾虚气滞引起的胃脘疼痛、腹胀、嗳气等症状能起到不错的缓解作用。
脾虚气滞引起的胃脘疼痛,不是一天形成的,调理也需要耐心。只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,必要时配合药物调理,就能让脾胃功能慢慢恢复,摆脱胃脘疼痛的困扰,重新找回吃饭香、胃舒服的状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