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上火了去东方红抓凉茶,药师还会教你配竹蔗茅根水”“老人家听不懂普通话,药师用粤语讲用药注意事项,贴心又亲切”—— 在广东生活过的人,对广东东方红医药连锁有限公司总有这样的亲切感。自 2004 年在广州起步,这家带着岭南烟火气的医药连锁品牌,用 20 年时间把 500 多家药房开遍珠三角社区,不只是卖药,更把 “凉茶配方、煲汤养生、方言服务” 这些岭南健康特色,变成了居民触手可及的日常。

扎进社区:做 “懂岭南人的健康邻居”
东方红医药的第一家药房,就开在广州天河区满是老广的社区里。创始人发现,老广们有 “小病先喝凉茶”“慢病靠食疗” 的习惯,却常因不懂辨证用错方法;年轻上班族忙到没时间熬中药,突发不适时连应急药都难买。于是,药房从一开始就定下 “接地气” 的服务方向:不仅要 “近”,更要 “懂”。
如今,走在珠三角的社区里,步行 5 分钟准能看到东方红的招牌。这里的药师都懂 “岭南门道”:知道湿热天要推荐土茯苓汤料,喉咙痛会提醒搭配罗汉果;针对老人行动不便,推出 “粤语电话预约送药”,药师上门时还会顺手帮老人测血压;遇到宝妈半夜买退烧药,会多叮嘱一句 “广州夜凉,记得给孩子盖薄被”。在佛山南海区的社区药房,65 岁的陈姨说:“在这里抓药像跟邻居聊天,药师知道我有风湿,会提醒我雨天别用冷水,比自己孩子还细心。”
岭南特色:把 “老广养生” 搬进药房
“广东人的健康需求,得用广东人的方法满足”—— 这是东方红医药的服务秘诀。在每家药房里,都能看到浓浓的岭南元素:中药区专门设置 “凉茶配方专柜”,搭配好的土茯苓、五指毛桃、鸡骨草等常用药材,包装上印着 “祛湿”“清热”“健脾” 的功效,还附上线熬煮教程;养生区摆放着适合老广的汤料包,药师会根据季节推荐,比如春季推祛湿的茯苓薏米包,冬季推滋补的当归红枣包。
针对岭南高发的湿热感冒、关节不适,药房还总结出 “辨证服务”:顾客说 “喉咙痛、没胃口”,药师会先问 “有没有口苦、舌苔黄”,再推荐对应的中成药,避免盲目用药;代煎中药时,采用老广熟悉的 “砂锅慢煎” 工艺,居民可通过手机查看煎药进度,还能选择 “加冰糖调味”,解决中药苦味的困扰。有年轻白领反馈:“平时加班没时间熬凉茶,在东方红买现成的配方包,回家煮 10 分钟就能喝,比喝饮料健康多了。”

数字便民:让 “老广” 也能轻松用科技
考虑到社区里老人多,东方红医药的 “数字化” 从不追求 “花哨”,而是 “实用”。针对老人 “不会用智能手机” 的问题,药房推出 “大字版线上小程序”,字体比普通界面大 3 倍,操作按钮只有 “买药”“预约送药”“测血压” 三个选项,老人跟着语音提示就能操作;支持 “医保线下刷脸支付”,不用带社保卡,刷脸就能结算,避免老人忘带卡的麻烦。
对于上班族,药房开通 “线上下单、下班自提” 服务,手机下单后,药房会把药品放在 “自助取药柜”,扫码就能取,不用排队;还推出 “慢病用药月套餐”,高血压、糖尿病患者一次下单,每月定时送药上门,价格比单买省 15%,还能分期支付。在深圳福田区的药房,90 后上班族小林说:“早上在地铁上下单,晚上下班顺路取药,不用特意请假,特别方便。”
公益暖心:把健康温暖送到 “角落”
作为本土品牌,东方红医药始终记得 “反哺社区”。每年端午、中秋,药房会组织 “公益义诊”,邀请中医馆的老中医坐诊,为居民免费搭脉、开养生方,还赠送自制的祛湿茶包;针对偏远山区 “缺医少药”,每年组织 “健康下乡”,带着药品和检测设备走进粤北、粤西的村落,用粤语为老人讲解慢性病护理知识,累计服务超 10 万人次。
疫情期间,500 多家门店 24 小时不打烊,优先保障口罩、退烧药、祛湿药品供应;针对隔离在家的居民,药师们骑着电动车送药上门,最远的一次往返 30 公里,只为送一盒降压药;还向社区养老院捐赠价值 50 万元的常用药和养生汤料,让老人们在疫情期间也能喝上热乎的养生汤。负责人说:“东方红能走到今天,靠的是广东百姓的支持,我们要把这份温暖还回去。”

20 年时光,广东东方红医药连锁从一家社区小药房,长成了老广们信赖的 “健康伙伴”。未来,这家带着岭南温度的药房,还会继续扎根社区,把更多 “懂广东、接地气” 的健康服务,送到每一位居民身边,让 “东方红” 的招牌,成为广东社区里最温暖的健康符号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