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以前村卫生室缺药,我老伴的降压药得每月让儿子从城里捎回来;现在好了,恒德的药直接送上门,价格还比城里便宜”—— 在东莞樟木头镇的偏远村落,72 岁的李阿婆提起广东恒德药业,满是感激。自 2006 年在东莞成立以来,这家药企就像 “健康管家”,18 年深耕基层,从解决 “买药难” 到研发 “好用药”,再到上门送服务,把 “放心、平价、贴心” 的健康保障,送到了千万百姓身边。

从 “流通破局”:让基层百姓不再 “跑断腿” 买好药
2006 年的东莞,医药流通还存在 “城乡断层”:城区药店药品齐全,可偏远乡镇的村卫生室却常断货,老人买常用药要辗转几十公里。恒德药业创始人看在眼里,决心搭建一条 “从厂家到基层” 的直达供应链。
为了打通 “最后一公里”,团队做了三件 “笨事”:一是跑遍全国筛选 100 多家正规药企,签订直采协议,砍掉所有中间商,让药品价格直降 15%-20%;二是在东莞、惠州等地建 5 个仓储中心,确保药品 “当日调货、次日送达”;三是组建 20 多支 “乡镇配送队”,哪怕只有一家村卫生室订一盒药,配送员也会顶着日晒雨淋按时送到。如今,恒德的服务网络已覆盖广东 1200 多个行政村,延伸至湖南、江西等地,让 “在家门口买好药” 成了基层百姓的日常。
以 “需求为本”:把药做得 “老人孩子都爱用”
“好药不仅要有效,还得让人愿意用”—— 这是恒德药业研发时的核心准则。2018 年,公司联合广东药科大学成立实验室后,第一件事就是走进社区、村落,听老百姓说 “用药难题”。
听到农村老人抱怨 “药片太大吞不下”,研发团队就把降压药、感冒药改成易溶解的泡腾片,泡在水里像喝饮料;看到家长为 “孩子抗拒吃药” 头疼,就反复调试配方,用天然草莓、橙子香精替代苦味剂,推出水果味小儿冲剂,不少孩子喝完还会问 “妈妈,明天还能喝甜甜的药吗”;针对糖尿病患者,专门研发无糖型药品,解决 “吃药怕升糖” 的顾虑。截至目前,恒德已推出 20 多款 “接地气” 的改良药品,12 项专利技术让药品更贴合基层需求,其中 3 款还入选了 “广东省基层医疗优选药品目录”。

靠 “品质立信”:每一粒药都藏着 “较真” 劲儿
“药品是救命的,一点都不能含糊”—— 在恒德药业的生产车间,这句话被印在每一个操作台上。为了守住品质底线,公司建立了 “全流程质控体系”,从原材料到成品,每一步都透着 “较真”。
原材料入库前,要经过外观、成分、农残 3 重检测,有一次一批中药材因农残超标 0.01mg/kg,虽然远低于国家标准,但公司还是果断退回;生产时,每一批药品都要留样,保存至保质期结束,方便随时追溯;冷链药品运输时,全程用 GPS 监控温度,一旦偏离 2-8℃的安全范围,系统会立即报警,配送员必须原地待命,等待重新调配。18 年来,恒德服务了 2000 多家药店、500 多家医疗机构,从未发生过一起药品质量投诉,这份 “零事故” 记录,成了老百姓信任的 “定心丸”。
用 “服务暖心”:把健康关怀送到 “心坎上”
在恒德药业看来,“卖药只是开始,服务才是长久的守护”。针对农村老人 “看不懂说明书、不会用药” 的问题,公司每月组织 “健康下乡” 活动:药师带着血压仪、血糖仪走进村落,免费为老人体检,还把用药说明编成方言顺口溜,比如 “降糖药饭前吃,饭后吃了没效果;漏服别补吃,下次按时就挺好”,简单好记又实用。
疫情期间,公司更是冲在前面:紧急调配 200 万只口罩、50 万盒退烧药,优先供应社区和乡镇医院;开通 “24 小时送药热线”,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,安排员工 “无接触送药上门”,最远的一次,配送员驱车 3 小时送到山区;还向贫困地区捐赠价值 200 万元的药品和防护物资。此外,公司设立 “恒德医药奖学金”,已资助 30 多名贫困学生学医,让这份健康守护的初心,能一直传递下去。

18 年扎根东莞,广东恒德药业从一家小药企,长成了基层百姓的 “健康靠山”。未来,这家带着 “温度” 的药企,还将继续围绕老百姓的健康需求,研发更多实用药品,提供更贴心的服务,让 “健康安全感” 遍布每一个角落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