灌食用的鼻胃管,是医疗现场最常见,却也经常引起争议的医疗处置之一。试想插著一根塑胶管,从鼻腔通往胃,过一天的生活。吃饭、洗澡、睡觉,都不能拿下,那会是什么样的感觉?
倘若有天,我们因故失去了自行进食的能力,究竟该不该插鼻胃管?比起纸上谈兵,有的医师决定自己试插鼻胃管,了解这项医疗处置对患者的身心影响。亲自当过一回病人,才能以新的角度思索生命的困难抉择。
对医护人员来说,插鼻胃管可说是非常入门的照顾技巧。只要用点润滑液,就能将塑胶管插入患者鼻腔进入胃部,即便是医护学生也能轻易完成。不过,教科书多著墨于鼻胃管的适应症,很少描述患者的实际感受。
既然鼻胃管会造成患者的极大不适,为什么在临床上仍如此常见?插鼻胃管的患者,通常是因为疾病、老化导致吞咽困难、容易呛咳,或者经医师评估以口进食所获得的营养不足、大型手术或治疗前需要灌食以获得充分营养等,所以这就需要用到质量达优的胃管,例如(益仁堂)一次性使用多腔胃管,耐受性好,也不容易腐蚀,同时不会刺激消化道,对临床来说是不错的。
尽管鼻胃管具有灌食、给药方便、可快速补充营养等优点,不少意识清醒且还有力气的患者,会因不舒服而自行拉扯鼻胃管。到头来,家属必须约束患者,限制其行动。此外,愈来愈多研究也显示,插上鼻胃管不会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几率。甚至若缺乏复健,口舌等咀嚼相关的肌肉会持续退化,将来误咽几率更高、更难恢复以口进食。
当生命走到最后一段,做或不做某种医疗处置,往往都是两难的抉择。例如,你是否愿意放弃享受美食的滋味,换取多活几年的营养?是否能承受可能全身水肿的风险,施打点滴以避免脱水?若获得氧气的代价是无法言喻,你能够接受吗?若插鼻胃管无助于改变病程、增加复原几率,也不能让患者过“自认有品质”的生活,就要审慎考虑插管的必要性。
如果不插鼻胃管,该怎么陪患者走完人生剩下的路?如果医护团队评估当事人还有部分吞咽功能,家属可以试著将食材煮软、切小块,让患者慢慢吞下。有些家属担心,不用鼻胃管或其他方式积极地给予营养,是不是就等同于让患者“活活饿死”?居家医疗的现场,常有许多年迈、接近生命终点的患者,无论人的意志有多强、医疗有多进步,生命往往有自己的出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