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暴雨天爬十八梯送药,药师摔了一跤却先护着药箱;和嘉德合作 8 年,我们药店从街角小店变成社区健康站”—— 在重庆的爬坡路、老巷弄里,重庆嘉德医药有限公司的名字,总与这些带着山城温度的故事紧紧相连。自 2008 年扎根重庆,这家药企没把 “诚信筑基、服务惠民、创新致远” 的文化挂在墙上,而是让它跟着配送员的脚步,走进 300 多家医疗机构、无数个社区家庭,16 年守护山城健康,成为百姓口中 “比亲人还靠谱的健康伙伴”。
诚信:爬坡路上的 “药箱守护”
“这批急救药必须今天送到,就算爬楼梯也要准时到!” 去年夏天,重庆遭遇极端高温,渝中区某社区医院的急救药品告急,配送员小李顶着 40℃的烈日,骑着电动车往医院赶。医院在老城区的陡坡上,电动车开不上去,小李就扛着 20 多斤的药箱,一步一步往上爬,到达时浑身的衣服都能拧出水,却第一时间蹲在地上核对药品:“少一盒、错一盒,都可能耽误救命。”
这样的 “较真”,在嘉德的日常里随处可见:3000 平方米的物流中心,每批药品要经过 “扫码核资质、开箱查质量、出库对数量” 三重关卡;冷链药品全程保持 2-8℃恒温,哪怕配送路上堵车,也要用备用冰袋维持温度;合作的药店老板要查药品溯源,客服能随时调出从生产到配送的全流程记录。“有次我怀疑药品批次有问题,嘉德当天就把检测报告送来了,连厂家的生产视频都给我看,这份诚信,让我跟他们合作了 8 年。” 沙坪坝区某药店的王老板说,16 年来,嘉德靠 “每一粒药都经得起检验”,成了重庆医药圈的 “诚信标杆”。
服务:老巷弄里的 “健康管家”
“张婆婆,您的降糖药快吃完了,我明天顺路给您带上来”—— 在重庆的老旧小区里,嘉德药师小周的声音,是很多独居老人熟悉的 “安心声”。这些小区大多没电梯,老人出门买药不方便,小周就主动记下他们的用药需求,每次送药都爬楼梯上门,还会顺便帮老人测测血压,叮嘱用药注意事项。
82 岁的张婆婆家住 6 楼,子女都在外地,去年冬天感冒发烧,是小周冒着寒风送来了感冒药,还帮她烧了热水、贴了退烧贴。“孩子都没这么细心,小周连我药盒上的字看不清,都帮我用大号笔重新写一遍。” 张婆婆的话,道出了很多老人的感受。除了上门送药,嘉德还定期在社区设 “健康咨询点”,教居民识别过期药、储存药品;重阳节时,联合街道给独居老人送 “健康礼包”,里面有常用药、体温计,还有手绘的用药指南,把服务送进山城的每一个角落。
对合作的基层药店,嘉德的服务更 “接地气”。在偏远的万州农村,某药店的李老板以前生意冷清,嘉德不仅帮他优化药品结构,推荐适合农村百姓的常用药,还教他用手机做线上宣传,吸引周边村民来买药。“现在每月销售额比以前翻了两倍,村民有个头疼脑热,都愿意来我这,这都是嘉德帮的忙。” 李老板说,嘉德的 “服务” 不是走过场,而是真真切切帮大家解决难题。
创新:员工心里的 “成长底气”
“从仓库分拣员到区域主管,我花了 5 年,是嘉德给了我逆袭的机会!” 入职 8 年的小陈,说起自己的成长满是感激。刚进公司时,小陈连药品分类都不懂,嘉德安排老员工 “一对一” 带教,还报销他参加执业药师培训的学费。“有次我在工作中遇到难题,经理陪着我加班到半夜,帮我分析问题,教我解决方法,现在我能独立对接 20 多家药店客户,月薪比刚入职时翻了三倍。”
在嘉德,像小陈这样的成长故事还有很多。公司为员工搭建了 “培训 + 晋升” 的双通道:新员工有 “师徒带教”,帮他们快速上手;想提升专业的,能申请公费参加药学、物流管理等培训;表现优秀的员工,还能自主选择晋升管理岗或技术岗,目前公司 70% 的管理人员都从内部提拔。疫情期间,公司不仅没裁一人,还为坚守岗位的员工发双倍补贴,100 多名员工主动组成应急队,保障口罩、退烧药等物资供应。“公司把我们当家人,我们才愿意跟着公司一起干,一起守护山城的健康。” 小陈的话,说出了所有嘉德员工的心声。
16 年里,嘉德医药没做过华丽的宣传,却用爬坡路上的药箱、老巷里的叮嘱、员工眼里的光,把企业文化刻进了山城的肌理。当一家企业把 “诚信” 扛在肩上,把 “服务” 放进心里,把 “创新” 落在实处,自然能在守护健康的路上走得稳、走得远,成为重庆人离不开的 “健康守护者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