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凌晨 2 点的仓库还亮着灯,为了赶在早高峰前把急救药送到揭阳药店”“跟着公司去乡村义诊,看到老人用上我们送的血糖仪,眼里的光让我觉得值”—— 在广东恒德药业,每个员工的故事里,都藏着 “客户第一、团队合作、诚信共赢” 的文化印记。自 2003 年在汕头起步,这家药企没有把文化挂在墙上,而是让员工用双手把 “诚信” 装进药箱,用脚步把 “服务” 送到街巷,22 年扎根粤东,活成了百姓口中 “靠谱的健康管家”。
诚信:分拣员的 “三次核对” 原则
“这批华润三九的感冒药,要扫三次码才能装上车。” 仓库分拣员阿明的手上,总拿着一个扫码枪,药盒上的溯源码、批次单、出库单,每一项都要逐一核对。在恒德的 6000 平米仓库里,“三次核对” 是刻在每个分拣员心里的规矩 —— 第一次核药品信息,确保没拿错;第二次核数量,避免少发漏发;第三次核检测报告,确认药品合格。
去年流感季的一个深夜,潮州某药店急缺儿童退烧药,阿明和同事们连夜分拣、打包,凌晨 3 点就跟着配送车出发。“当时有个经销商想加价买走这批药,我们经理说‘药店等着救急,不能让孩子等着’。” 阿明记得,那天他们赶在药店开门前送到位,药店老板握着他们的手说 “你们送来的不是药,是定心丸”。正是这份对 “诚信” 的较真,让恒德成了 20 多个知名药企的 “放心合作伙伴”。
服务:客户经理的 “药店帮扶日记”
“饶平的李老板药店陈列太乱,得帮他重新规划;揭阳张叔的血糖仪该上门校准了……” 客户经理小林的笔记本上,记满了客户的需求。在恒德,客户经理不只是 “卖药的”,更是 “药店的帮扶伙伴”。
小林负责的饶平某药店,以前每月销售额只有 5000 元,老板李叔急得睡不着。小林去了店里三次,帮他把常用药放在显眼位置,把儿童药和成人药分开陈列,还策划了 “免费测血压” 活动。“刚开始没多少人来,我们就跟着李叔去社区发传单,教老人识别过期药。” 三个月后,药店销售额翻了两倍,李叔专门给公司送了面锦旗:“恒德不是帮我卖药,是帮我守住了街坊的健康。”
对普通百姓,这份服务更贴心。针对粤东乡村老人买药难,恒德推出 “2 小时送药上门” 服务,小林就曾顶着台风,把降压药送到独居老人家里。“老人拉着我说‘孩子在外打工,你们比亲人还周到’,那一刻我才懂,‘服务’不是任务,是真能帮到人的事。”
责任:员工成长里的 “恒德温度”
“从普通店员到区域经理,我用了 5 年,全靠公司的培训。” 区域经理陈姐还记得,刚入职时她连药品分类都不懂,公司送她去参加执业药师培训,学费全报,还安排老员工带她。“现在我月薪能拿到 1.2 万,还能自主选择工作地点,兼顾家里和工作。”
在恒德,像陈姐这样的成长故事还有很多 —— 公司为员工打造 “公费培训 + 灵活晋升” 通道,储备管理人员能自主选岗,技术岗位薪资最高达 1.5 万元。疫情期间,公司不仅没裁一人,还给加班的员工发双倍补贴,100 多名员工主动留下保障物资供应。“公司把我们当家人,我们才愿意跟着干。” 这是恒德员工的共同心声。
22 年里,恒德的员工换了一批又一批,但 “诚信、服务、责任” 的文化没变。从仓库里的三次核对,到社区里的义诊身影,从药店的帮扶日记,到员工的成长轨迹,这家药企用最朴素的行动,把企业文化活成了粤东百姓信赖的模样。当一家企业把员工的成长、客户的需求、社会的责任都装在心里,自然能在守护健康的路上,走得稳、走得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