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张伯,您的降压药快吃完了,我帮您预约了明天送上门”“陈姐,孩子的退烧药按上次的剂量吃,有问题随时找我”—— 在广州、增城的社区里,广东东方红医药连锁的药师们,总能精准记住街坊的用药需求。从 2002 年开出第一家门店,到如今 28 家门店扎根城乡,这家医药连锁靠的不是花哨的营销,而是 “心怀苍生,大爱无疆” 的文化底色,把 “诚信、创新、责任” 揉进每一次服务里,成为街坊口中 “比家人还贴心的健康管家”。
诚信:一张 “用药便签” 的安心
增城沙埔分店的药师李姐,有个坚持了 10 年的习惯:给老年顾客的药盒上贴 “定制便签”。72 岁的张伯有高血压、糖尿病,记性不好,李姐就用大号字体写下 “早 7 点 1 片(空腹)”“晚 6 点 2 片(饭后)”,还特意标注 “忌柚子、浓茶”。“之前在别的地方买药,总担心吃错量,到了东方红,李姐连我哪天该换药都记得,比我闺女还细心。” 张伯的话,道出了很多老顾客的心声。
这份 “细心” 背后,是东方红对诚信的严苛坚守。4000 平方米的仓储中心里,每批药品都要经过 “供应商资质审核、理化指标检测、批次溯源核验” 三重关卡,还会留样两年以备查询;门店里的执业药师,必须持证上岗,遇到顾客对药品有疑问,能当场调出从生产到配送的全流程记录。“卖药就是卖信任,哪怕少赚一分钱,也不能让街坊吃‘不放心药’。” 店长的这句话,是所有东方红人的共识。
创新:一部 “手机 APP” 的便利
“以前带孩子去药店,要抱着娃排队,现在在家点开手机,药师视频问诊、药品半小时送到家,太方便了!” 年轻妈妈陈女士的体验,正是东方红 “创新便民” 的缩影。为了破解 “看病难、买药烦” 的问题,东方红早早搭建了 “线上 + 线下” 服务体系:线上 APP 提供 24 小时药师咨询、挂号预约、送药上门,哪怕是凌晨 2 点,只要街坊有需求,药师都会及时响应;线下门店里,血压仪、血糖仪随时免费使用,“健康角” 还放着按季节更新的养生手册,比如夏季防中暑、冬季防流感的实用知识。
更贴心的是 “大数据便民”:门店会根据社区人群特点备货,比如老年多的社区多备降压药、降糖药,学校附近的门店提前囤儿童退烧药;流感季来临前,还会通过社区群提醒街坊 “提前备药,注意防护”。“创新不是为了赶时髦,是让健康服务‘跟得上街坊的需求’。” 运营负责人的话,点出了创新的本质。
责任:一次 “疫情送药” 的温暖
去年冬天,增城某社区因疫情临时管控,不少居民的常用药快断档了。东方红的 12 名员工主动组成 “应急配送队”,穿着防护服,骑着电动车,顶着寒风挨家送药。从早上 8 点到深夜 11 点,他们不仅没收一分跑腿费,还帮独居老人代买蔬菜、日用品。“我家老伴的降压药就剩 2 天的量,急得睡不着,他们冒着风险送过来,还教我怎么测血压,真是救命恩人!” 社区王阿姨的感激,成了东方红 “责任文化” 的生动注脚。
对员工,东方红同样把 “责任” 放在心上。入职 3 年的小林,原本只是普通店员,公司送她去参加执业药师培训,还报销学费,如今她不仅拿到了证书,月薪也涨了 3000 多。“公司不仅让我学本事,还让我明白,药师不只是卖药,更是帮街坊守护健康,这份工作越干越有意义。” 小林的成长,正是东方红 “员工与企业共成长” 理念的体现。
23 年时光,28 家门店,东方红医药没喊过响亮的口号,却用 “一张便签的安心”“一部 APP 的便利”“一次送药的温暖”,把企业文化种进了街坊心里。当药店不再只是 “卖药的地方”,而是 “社区的健康港湾”,这样的企业,自然能在时光里沉淀出口碑,成为更多人信赖的守护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