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医药招商 医药企业 医药资讯
当前位置:品专招商网 > 医药资讯 > 健康养生 > 胃胀痛、胁肋疼?可能是脾虚气滞在 “捣乱”,这样调理更舒服

胃胀痛、胁肋疼?可能是脾虚气滞在 “捣乱”,这样调理更舒服

浏览量:2914 发布日期:2025-07-30 来源:互联网



“吃完饭胃就胀得像个球,胁肋处还隐隐作痛,连带着心情都烦躁”—— 很多人被这种浑身不舒坦的感觉缠上,却不知道问题可能出在 “脾虚气滞” 上。在中医看来,脾主运化,肝主疏泄,一旦脾虚气滞,脾胃运化失常、肝气不畅,胃脘和胁肋就容易闹脾气。

脾虚气滞引发的不适有鲜明特点:胃脘部不是尖锐的绞痛,而是闷闷的胀痛,按一按会舒服些,吃完饭后胀得更厉害,哪怕只吃了小半碗饭;胁肋处(肋骨两侧)常常隐隐作痛,生气或压力大时疼得更明显;还会伴有嗳气、反酸、没胃口,大便要么偏稀要么解不顺畅,舌头边缘可能有淡淡的齿痕。这些症状就像 “连锁反应”,胃不舒服时心情变差,情绪一烦躁,胁肋疼又会加重,让人陷入恶性循环。


现代人的生活习惯,简直是脾虚气滞的 “温床”。三餐不规律是首因,要么饿到胃疼才吃饭,要么暴饮暴食撑到扶墙,脾胃在 “过度饥饿” 和 “超负荷工作” 间反复切换,慢慢就 “罢工” 了;夏天抱着冰饮猛灌、冬天贪嘴吃火锅,生冷辛辣轮番刺激,脾胃阳气被一点点耗伤;久坐不动让气血循环变慢,脾胃运化食物的动力越来越弱;还有长期熬夜、压力爆棚,肝气被憋得 “打结”,进而影响脾胃 —— 中医说 “肝木克脾土”,正是这个道理。


很多人把这些不适当成 “老胃病”,疼了就吃止痛药,胀了就嚼健胃消食片,却治标不治本。止痛药会刺激胃黏膜,长期吃可能加重损伤;消食片只能暂时帮着消化,解决不了脾虚气滞的根源,停药后胀痛很快卷土重来。其实,脾虚气滞需要 “健脾理气、疏肝和胃”,双管齐下才能打通身体的 “淤堵”。

调理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:饮食上多吃健脾理气的食物,比如炒白扁豆、陈皮、萝卜,用它们煮粥或做菜,既能养脾胃又能顺气;少吃糯米、油炸等难消化的食物,避免给脾胃添负担。情绪管理也关键,每天抽 10 分钟散步、听舒缓的音乐,或跟朋友聊聊心事,肝气顺了,脾胃也会轻松很多。


平时可以按揉两个穴位:中脘穴(肚脐上 4 指)能缓解胃痛腹胀,每天按 2 分钟;太冲穴(脚背上大脚趾和二脚趾之间)能疏肝理气,按压时有酸胀感即可。如果胀痛频繁发作,影响到正常生活,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健脾理气的中成药,比如贵舟制酸止痛胶囊。它由苍术、吴茱萸、延胡索等中药材组成,苍术可燥湿健脾,吴茱萸能散寒止痛,延胡索能理气止痛,多种成分协同作用,能起到健脾理气、制酸止痛的功效,对于脾虚气滞引起的胃脘疼痛、腹胀、胁痛、嗳气反酸等症状有很好的改善作用,从根源上帮助调和脾胃、疏理肝气。

脾虚气滞不是一天形成的,调理也需要耐心。只要改掉伤脾胃的坏习惯,坚持顺气健脾,必要时配合贵舟制酸止痛胶囊等药物,胃不胀、胁不疼,才能真正享受吃饭的香、生活的甜。